汽车已经变成了轮子上的智能手机?二十年前,你买宝马,就为了说自己有一辆宝马。发动引擎,轰隆隆的引擎声响起,邻居们也跟着叹息。如今呢?顾客们讨论的是千瓦时,讨论的是汽车是400伏还是800伏的架构,讨论的是充电十五分钟能跑多少公里。现在没人问它怎么开,他们问它怎么更新。欢迎来到汽车变成智能手机的时代。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无线更新”我想:“太好了。现在我的车就像我的手机一样,总有一天会自己改变设置,我得花半个小时才能再次找到座椅加热按钮。” 而时不时地,这样的事情就真的发生了。汽车已经变成了带轮子的智能手机!
但这就是现实。 如今的汽车不再是机械机器,而是一台能开车的带轮子的电脑。品牌?曾经是传承的象征,如今,问题在于谁的软件更胜一筹。
梅赛德斯拥有Drive Pilot系统,它能带您在德国高速公路上以最高9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无需看路。特斯拉拥有“FSD——全自动驾驶(监督)”——意思是:“人工智能驾驶,但如果我们错过了出口,那是你的问题。” 在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在这里,无需驾驶员的“开车上班”也将成为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例如?没有圆圈的奥迪。
2025年, 奥迪 推出首款专为中国本土市场开发的车型—— 奥迪E5它没有常见的奥迪四环标识,而是采用了简约的“奥迪”字样,并且是与中国技术合作伙伴共同设计的。这款车不仅设计符合中国人的品味——强调宽敞的后座和数字化豪华——而且在技术上也同样出色:内置的用户界面系统、本地应用程序以及与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相契合的连接。奥迪已经明确表示——要想在这个市场生存下去,就不能再仅仅“出口欧洲”,而必须打造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汽车。 在生态系统中,它将推动……为在中国实现自动驾驶做好准备。奥迪无法凭借其国产技术做到这一点。
现在进入正题。 当你进入沙龙时,你不再谈论方向盘的感觉,而是 处理器、芯片、算力。“它搭载了什么引擎?”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它使用什么充电标准、什么SoC标准?”。 老实说,这是合乎逻辑的发展。
未来的汽车不再关乎声望,而是规格。买家会像比较手机一样比较各种数据:
- 0-100 公里/小时是“基准”,但 0-80 % 充电比这更重要。
- 他们不是计算发动机升数,而是计算电池千瓦时数。
- 重要的不是排放量,而是处理能力的 TOPS。
一旦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一个品牌只有能够更新其故事才能生存下去。因为情感固然美好,但“引擎盖上的徽章”意义非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如果一辆梅赛德斯-奔驰只是普通车,中国买家不会买,而是会选择一辆充满激情的中国国产车。 1000千瓦而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在保时捷这样的品牌身上,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只是个苍白的影子。这款车根本就不够智能,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标准。
最有趣的是,人们接受了这一点。他们不再羞于承认自己是因为“好的用户界面”而购买汽车。设计精美并非最重要的,稳定的应用程序以及信息娱乐系统在早晨不会“卡顿”。没有服务,油价仅为老款车型的三分之一。在新一代汽车中,其他因素也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能够完美媲美iPhone的原因。在特斯拉,软件和芯片组的和谐统一如同交响乐。
证明汽车比汽车更像智能手机
大众汽车的例子再次证明,汽车行业终于进入了“智能手机”的数字化领域。在经历了多年的拖延、内部危机以及自有CARIAD平台更新失败之后,大众汽车承认其“自主操作系统”的开发根本行不通。因此,大众汽车在2024年改变了方向,投资超过 58亿美元 进入美国Rivian——这家直到最近他才开始认真对待的初创公司。他们共同创立了一家新公司,为大众带来了它最缺失的东西:真正的“软件定义汽车”架构、分区电子设计以及德国巨头们自身从未成功实现的敏捷性。此刻,传统行业终于承认,汽车的未来更接近iPhone,而非帕萨特。而当像大众这样的公司开始收购外部知识时,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数字化发展不再关乎声望,而关乎生存。
我们以前确实见过这种情况。当手机变得智能化时,那些相信“传统魔力”的品牌消失了。诺基亚、黑莓、HTC——他们都认为世界不会改变。而事实确实如此。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它们不仅被时间碾压,甚至变得像蓝宝一样毫无价值——蓝宝曾经是德国音响行业的骄傲。如果你拥有一台蓝宝汽车收音机,你就会受到尊重。
那些明白汽车如今是一个平台——一个移动平台——的人才能生存下来。那些坚持“引擎灵魂”的人,五年后就只能卖纪念品了。
汽车品牌无宗教信仰
汽车品牌的价值,曾经近乎宗教般的概念,如今正迅速失去其魅力。年轻一代——伴随着订阅、更新和“试用”版成长起来的一代——不再看重传统,而是功能。如果两款车的续航里程、性能和用户体验都差不多,那么没有人愿意购买。 多付 40 % 只是因为因为它在盖子上 三叉星 或者 四个圆圈品牌不再是成功的象征,而是模拟时代的情感遗物。声望正在向其他方向转移——用户界面、充电效率、车辆智能化。新一代人追求的不再是品牌标识,而是汽车、应用程序和生活的融合。当这一切都统一起来,当技术变得标准化且触手可及时,人们愿意为曾经象征地位的体验付出更多代价的最后一个理由也就消失了。在数字世界里,不再是“告诉我你开什么车,我就能告诉你你是谁”,而是“告诉我你的车怎么开,我就能告诉你你能用多久”。
汽车过去讲的是故事,而如今,它们讲的是数据。说实话,也许确实如此。因为至少现在,当汽车承诺自动停车时,它确实会做到。嗯,有时候会。或者至少在它联网的情况下会做到。
不过,如果说智能手机时代教会了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下一代机型永远会更好。而且,无论什么品牌,两年后我们都会想要换一部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