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需要努力,坏习惯则不需要。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坏习惯。吸烟、吃垃圾食品、酗酒、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只是我们应该避免的几件事,这样才能感觉更好。既然我们知道坏习惯对健康如此有害,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为什么我们无法抵制坏习惯?
我们都会沉迷于某些明知有害的行为。我们继续保持这些习惯的原因有很多。
坏习惯给我们带来所需的安慰
我们的基本需求是感到舒适,并且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这种状态。坏习惯最常见的隐藏目的是 舒适。 我们的大脑 它们是基于奖励的,而我们的“奖励”是由多巴胺(快乐激素)的释放引发的一种舒适感。这让我们更加渴望这个习惯,并将好的感觉与坏习惯联系起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继续沉溺于坏习惯,并且难以戒掉:我们感觉很舒服,本质上存在于我们的“安全区”。换句话说, 这个奖品吸引了我们, 即使我们知道这种习惯有害健康。工作休息时抽烟会让大脑把这种习惯与工作放松联系起来。或者,比如,它会把喝酒和放松联系起来,因为喝酒能帮助你在辛苦工作一周后放松身心,或者找点乐子。想想运动带来的努力,也挺有意思的,而坐在沙发上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反而更容易让人克服这种努力。这样一来,你就能明白,这种习惯是多么容易与奖励联系起来。
“其他人也有坏习惯!”
我们努力 我们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借口如果整个社会都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那就应该这样做。如果很多人都这么做,那么我们这样做也没什么问题。找到社会认可的坏习惯并不难。例如:吃零食、不做运动、抽烟……这会导致内心的合理化,例如: “再来一个也没关系” 或者 “我下周会更加努力,今天压力很大”这些暂时的辩解都是由内疚感驱动的,因为我们知道从长远来看我们可能没有做出最好的决定。
有时我们会在其他人身上寻找例子来证实我们对不良习惯的决定,例如 “我的祖父每天都吸烟,活到了90岁。” 我们的大脑喜欢寻找证据来支持我们的决定,无论好坏。
持续不良习惯的后果
大多数人都意识到这些不良习惯的后果。香烟盒上印有致癌警告。各种广告强调健康饮食和增加运动的重要性。但长期不良习惯的真正长期后果是什么呢?
- 癌症、各种疾病和细胞损伤
- 沮丧
- 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 心理问题
大多数这些问题都是微妙且逐渐出现的,这意味着它们不会立即被注意到。
如何戒掉这些坏习惯?
根深蒂固的习惯很难改掉。压力有时是坏习惯的主要诱因,因此解决办法在于重塑我们的思维。
1. 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这些习惯是什么,以及我们练习它们的频率
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个习惯?这是一个无意识的决定吗?让我们问问自己,当初我们为什么会养成这个习惯。
2. 让我们承诺自己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现在我们知道了触发多巴胺的因素。我们能找到一些积极的东西来替代它吗?比如,辛苦工作一天后我们会想吃巧克力,那么我们能找到更健康的奖励吗?或者我们可以减少吃巧克力的量吗?如果压力是我们的触发因素,那就试试跑步,给大脑一个释放多巴胺的理由吧。
3. 保持一致
养成新习惯的关键在于坚持。没错,一开始确实很难,但你的大脑很快就会适应新的做事方式,直到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改变你的奖励机制,坚持你新的积极习惯。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你做好接受新的、积极的思维方式的准备。
更快乐、更积极的生活,始于我们选择的习惯。让我们意识到习惯的走向,并开始将心态转变为对健康和福祉的投资。这不仅关乎我们的未来,也关乎活在当下——以积极健康的方式。